找到相关内容167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王恩洋:佛学通论(3)

    规律,乃执有赏善罚恶的天神以为正义的支持者。如此主宰既有掌握人间命运之权,又能支持人间的正义,这才成功了保护人类可以崇敬的天神。它又设想如此无上权能无比正直的天神,其所居住亦必为超越尘世苦恼的天国,可以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2564813.html
  • 河南云台山志:宗教篇(1)

    休闲、游览以及开展科普科研等多种活动的理想的山岳型景区。壮丽秀美、奇妙绝伦的云台山水,引得无数文人名流慕名来游,相继登临,他们或长期寓居,或短暂栖留,或为躲避尘世的纷扰,或作怡性思古之幽情,特别是魏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81364863.html
  • 惠能和他的佛教思想

    ”。人要想成菩萨,就要断绝人自身的欲望(我相),断绝一切社会关系(人相),断绝人对尘世的留恋(众生相)和对长寿的希求(寿者相),也就是否定人作为人的一切。《金刚经》“离相寂灭分”又讲:“离一切相,即名...

    李富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73764935.html
  • 禅宗与文人画(2)

    既倦,往往有托而逃……其淡泊之操,凝静之域,又岂浅学所能测。”(《云南通志》卷十三)“淡泊之操,凝静之域”则是于逃禅中,追求尘世所难以获得的心理平衡。黄宗羲也说过:“桑海之交,士之不得志于时者,往往逃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75864955.html
  • 禅宗与文人画(3)

      石涛指出“劳心”与“快心”的不同在于,前者是我为物用,后者是物为我用,也就是前面说的“画从于心”,心不可被尘世利欲所蔽。《脱俗章第十六》与远尘的意思基本一致。石涛认为只有“心淡若无者”,才能“愚去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75964956.html
  • 敦煌写卷“亡文”的生命教育

    或者是“餐法味而会无生”与“超一乘而登彼岸”,仪式的功能在于协助亡者超越生死轮回,进入佛界与证悟涅槃。七七斋会是用“念诵胜因”来协助亡者突破生命的限制,增添修行的功德境界,断绝一切生死苦难与净尽尘世...

    郑志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70265386.html
  • “三武一宗”为什么要灭佛

    慧远又并非真的绝离尘世,广交朝中显要权贵和当朝文人名士,当属其全方位地开展佛教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。尽管在当时有关“沙门拜俗问题之争”上,只因主张无君无父的佛教基本教义受到朝臣政要的诘难,僧人不拜王者和...

    慧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01565567.html
  • 略说慈航菩萨的精神

    幻相。在八识规炬颂中,所谓:“五识同依净色根,九缘七八好相邻:合三离二观尘世,愚者难八识与根(俱舍论中有根见与识见的两派)。  从这首颂里了解到:眼识九缘生。所谓九缘:即是作意、空、明、根、境、识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14465707.html
  • 论《坛经》的禅学思想与实践

    惠能认为能够做到“无念”、“无相”、“无住”,即使是处在尘世之中却无染无污,来去自由,毫无滞碍,精神上得到了解脱,这就进入了大彻大悟的境界。与此相反,心受外境的影响,追求形色声味,念念不忘相,必定烦恼...思想,在佛和人、菩萨和众生之间划上等号,从而将神圣的天堂下降到人间尘世,将佛祖菩萨移入凡人心中,把超现实的佛祖人格化,使苦难的人们在恍惚中看到一·线光明,从而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禅修生活中。  佛教常常...

    吴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21565735.html
  • 从对联谈观音信仰(2)

      “达本;会源。”“清风;明月。”“大慈大悲;不生不灭。”  左侧门联:“斋戒持经浑忘尘世色香界;明心见性,同入菩提解脱门。”  正门联有二副:  “斋室通灵,佛光普照三千界;明灯永耀,觉路宏开亿万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3065969.html